【形態特征】常綠白蠟喬木,高達30m;樹冠闊圓錐形或圓頭形。樹皮淡灰綠色或粉白色,呈不規則鱗片狀剝落。1年生小枝灰綠色,光滑。針葉3針1束,長5~7cm,質地較硬,鮮綠色。雄球花序長約10cm;球果圓錐狀卵形。花期4~5月份;果次年9~11月份成熟。
【生態習性】分布于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北等省份的中海拔地區。樹姿優美,蒼翠挺秀,樹皮白色雅靜,孤植片植均可,是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。
白蠟喜光而好涼爽,幼苗稍耐陰,在土層深厚、濕潤、肥沃的鈣質土、黃土以及半陰條件下生長最好,能適應輕微鹽堿,pH值7.5~8;不耐水濕,
白蠟育苗地必須排水良好。耐寒能力較強,可耐-30℃低溫。抗二氧化硫和煙塵能力強。
【幼苗繁殖】
白蠟育苗上采用實生繁殖為主。
(1)采種 采種母樹宜選取20~60年生、干形好、抗性強的健壯植株。秋季9月上旬前后球果由綠變黃綠色及時采種。采回的球果經晾曬、翻動,果鱗開裂后敲打脫粒,去除雜質,陰干后裝袋干藏。千粒重約120~160g。
(2)種子處理 白蠟種子具深休眠習性,未經貯藏的種子難發芽,其實經干藏一年后即可自然解除休眠。新種子計劃翌年春季播種時,必須進行層積催芽,最好采用混雪層積,也可混濕沙層積,層積時間2個月以上,經低溫層積的種子在播種前10天取出接著高溫層積,當有40%種子裂口時播種。經一年貯藏的種子用始溫60℃溫水浸泡24h,接著浸泡3d,每天換水,然后高溫層積至有40%種子裂口。無論采用哪種催芽方法,事先均應用1%高錳酸鉀消毒。
(3)播種 選擇排水良好,有灌溉條件,土層深厚的沙壤土作為
白蠟育苗地。施足基肥,用硫酸亞鐵(30~50kg/畝)和五氯硝基苯(10kg/畝)消毒。做成高床或高壟。采用縱床條播,行距30cm,播幅6cm左右,播種后覆以細土或細沙。覆土厚度1.5~2cm,播種量50~60kg/畝。
(4)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濕潤,出苗后防鳥害,及時進行遮陰,經常噴水保持床面濕潤,并注意松土除草。每隔7~10d噴1次等量式波爾多液,連續用藥2個月以上,濃度1%~2%,也可用代森鋅1000倍液或五氯硝基苯、賽力散等,以防猝倒病。必要時可適當追肥。幼苗
白蠟培育3年后才可出圃。
也可用2~3年生
白蠟作砧木,于春季進行嫁接繁殖。
【大苗
白蠟培育】
白蠟培育大苗時連續多次移栽。
白蠟主枝長勢強,易形成多主枝樹形。如果要培養單干形應注意去除主干上的分枝,或加大密度,以抑制側生分枝的生成。
推薦新聞: